张建锋指出未来也许京东能看到盈利的一线希望,因为它正在通过“高仿”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苦苦追求由负转正。只要阿里巴巴做什么它就马上会去做,阿里做村淘它也搞个村帮,阿里做阿里云,它也做个京东云,阿里做支付宝钱包它也做个京东钱包,阿里做天猫国际它也马上做一个全球购,“我们做一个阿里汽车事业部它也马上紧跟着会开一个汽车频道”,所以京东一半市值来自于资本对于阿里的期待。
4月下旬的一天,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圆形大教室里座无虚席。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行癫)与课堂里的中欧研讨班学员分享了11年的电子商务从业经验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基础。分析了淘宝网的独特价值、美团等020网站的盈利模式实质所在,微信诞生了五年尚未找到盈利模式的潜在危机。
张建锋指出,京东为什么按照自己的商业模式很难实现盈利,但未来却又有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因为京东在商业模式上高度仿制阿里巴巴,其一半市值正是来自于资本市场对于阿里巴巴的期待。
京东要盈利就得高仿阿里商业模式
京东原本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张建锋认为虽然京东标榜自己是一个正品平台,但也会时常面临“假机油”那样的危机。事实上从商业模式上来看,京东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高仿平台。京东原先的商业模式是做自营,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很难看到盈利的那一天,国外的电商同行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张建锋指出未来也许京东能看到盈利的一线希望,因为它正在通过“高仿”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苦苦追求由负转正。只要阿里巴巴做什么它就马上会去做,阿里做村淘它也搞个村帮,阿里做阿里云,它也做个京东云,阿里做支付宝钱包它也做个京东钱包,阿里做天猫国际它也马上做一个全球购,“我们做一个阿里汽车事业部它也马上紧跟着会开一个汽车频道”,所以京东一半市值来自于资本对于阿里的期待。
很多商业模式存在天然“天花板”
张建锋认为,京东起步发展初期的商业模式与中国的人口分布具有强相关性。在中国人口集中在某些区域中心,比如上海人口足以抵得上一个国家,所以虽然1号店这样的企业累了个半死,但从来没有真正踏出过上海一步,通过区域自循环把上海消费者服务好,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商业形态,但在可扩展性上较差,很难离开上海去其它区域。
区域集中有利于京东这样的自营平台,只要服务好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区域用户。而这些区域性的用户一般是有舆论话语权的,这个很重要。
张建锋举例表示,虽然亚马逊在云计算服务方面非常有成就,但在电子商务方面却未见得有让人激动的表现。他问过美国资本市场人士,为什么亚马逊这么多年没有盈利,但你们还要买它的股票?据了解,美国很多证券分析师都是亚马逊的用户,他们就是觉得亚马逊的服务非常不错,这家公司是一家不错的公司,这一点非常关键。
但很多商业模式其实存在天然的“天花板”,今天你可能做得很愉快,但是规模增长后就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在物流方面就优势不再。
抄袭产品容易抄袭阿里生态难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阿里巴巴在不断吸收很多社会化的力量和一些可控、可预知的供应商加入进来。比如海尔、美的等在全国建有庞大的仓储体系,同时它们附带维修功能,不断地丰富着整个产业链。基于已有的业务规模,京东现有7万多员工,要想达到阿里巴巴业务规模,恐怕必须有70万的员工,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几百万、几千万包裹的时候怎么送到农村去?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张建锋认为,阿里巴巴近年来努力进入农村,因为这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但如果要通过自营仓储模式进行全覆盖,那么其边际成本非常高,而且效率不会随着规模增加而增加,相反是随着规模增加而下降:一个村一天可能只有两个包裹,送到目的地可能还要翻好几个山头,而一个小区一天则可能有300个、两个小区可能就会收纳到600个包裹。
张建锋以双十一的物流配送为例,2012年双十一的物流需要一个月把所有包裹派送完毕,2013年这个配送时间缩短到了半个月,2014年在七天时间内就全部派送完毕。知名户外品牌骆驼在“双11”能卖出10万双鞋,它们可以享受到快递公司上门至仓库揽件的服务。而有些品牌临时会逢“双十一”把村镇附近的所有冗余劳动力全部叫来,大家一起都来发货。所以,社会化动员机制才是最强大的。
张建锋表示,农村市场的物流必须依靠社会化的力量去解决。京东每天只有几百万个包裹,而阿里巴巴平台下每天有超过3000万个包裹,如果没有一个社会化的分散处理办法,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模式电商是无法承载未来巨大的交易规模和交易量,越往后发展就越没有出路。
张建锋强调,电子商务不是一宗单一业务,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森林体系。阿里巴巴这个公司是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公司。外界想抄袭一个产品很容易,但是抄袭一个生态却很难,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百度做电商没有成功,腾讯做电商也没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