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调示人的天天果园最近频频对外亮相:先是不参加天猫双十一,而后又在世纪佳缘、滴滴打车等垂直平台开卖自有品牌鲜橙,并且花费数千万在云南建立生产基地,还从线上走到线下广铺自提点……
之所以有底气提高嗓门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司对未来看得更加清晰,并且在打法上也更坚决。“王伟这一年的变化非常大,今年三月份对有些问题还没做决定,五六月份之后对诸多问题都看得很透彻了。”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加入不足一年,他在短短时间内感受到创始人王伟的突飞猛进。
创始人思路一旦打开,业务数字也跟着纷纷激变——在2015年之前,天天果园是一家水果电商。2015年底,其横向扩张的生鲜品类已占总销售三成;2015年之前天天果园没有线下业务,2015年下半年O2O日产订单已有3~5万单;2015年初其50%的销售由天猫渠道贡献,及到2015年末尾,90%的销量产生于自家APP……
这两年,生鲜领域不乏新秀携巨资涌入,也夹杂着水果营行卷款关门这样的负面声音,天天果园认为各家经营思路在2015年已经明显出现分化。“我们认为生鲜电商可以做成一个独立的大平台,也坚信必须在供应链那头做得很重方能走长远。”陈嘉杰告诉亿邦动力网,一年之间天天果园的人数从500人扩张到1500人,他们已经摸到了业务起飞的阀门。
为何敢玩大独立APP
电商的创业史无数次证明了一点:从天猫长起来的,就难从天猫走出去。而天天果园要做比这更难的事情——玩大自家APP。
陈嘉杰透露,两大因素令天天果园对此有信心。
一是生鲜的消费频次与体量足够支撑独立APP运行。“一个人两周至少买一次生鲜,这个频次仅比打车和外卖低一点。而且,我们还看到一些调查数据表明,生鲜是仅次于汽车的大产业。频次又高,体量又大,线上渗透率又极低,完全可以在移动端做出一个平台级的公司。”
图:王伟预计未来生鲜电商的市场容量巨大
图:王伟透露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只有1%
二是天天果园并不依赖天猫等第三方渠道。虽然去年摘得天猫双十一的水果和生鲜双类目冠军,但在自己渠道的投入始终占大头。
一年前,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与亿邦动力网交流时,他表示天天果园一开始就是从自家官网开始做起,所以自家渠道销售占比要高于同行。甚至,天猫的“喵生鲜”在建立初期反过来找天天果园密切沟通,可以说天天果园参与了‘喵生鲜’的创建。
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天天果园今年没有参加天猫双十一,当天销量并没受影响。“天猫生鲜一共卖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很清楚自己当天销量并无下滑。”陈嘉杰透露,在双十一前期天天果园就按节凑地在APP筹划了几次营销活动,提前把销量放出去了。
据天天果园方面透露,其APP下载量已有700万。“我们对APP有一个要求,好比用户是一个刚刚学会开车的女性,开到路口碰到红绿灯,绿灯换红灯时她拿起手机,再变回绿灯之前她下完单。”王伟在第十届网上零售年会时透露,天天果园97%的销售都来自移动端。
用线下提升频次与扩大规模
曾有水果O2O玩家指出天天果园弊端:APP做得再好量也起不来,因为配送成本和损耗率都太高。“他们一定是满多少才包邮,原因就是一共才二三十个点的毛利,配送成本就占到十几个点,若不要求用户买到一定数额就打平不了末端的配送成本。可是用户喜欢吃新鲜的水果,每次宁愿少买一点,多买几次,纯电商就拧弯了用户的自然需求。”
2014年年末亿邦动力网拿此置疑问过王伟,他一方面表示天天果园量大之后会摊薄配送成本,另一方面也透露会密切关注结合线下店的玩法。亿邦动力网了解到,实际上早在2010年左右,天天果园就与某家便利店合作卖水果,但是最终因为服务和配送跟不上导致亏损而终止。
直到今年5月份,当天天果园宣布获得由京东领投的7000万美金的C轮融资时,生鲜电商就有人推测天天果园很快会杀入线下。“天天果园之所以不选阿里而选京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看中了京东的配送体系。”
对此,陈嘉杰也表示,站在京东已有的仓储物流的肩膀上,天天果园加快了仓储和自提点的建设速度,并且很快确定了把自提点当作前置仓而不是销售店的思路。目前天天果园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成立了四个大仓,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除了上海是自建物流配送之外,其他城市大部分采用京东的配送体系。
由于前端的自提点降低了末端配送成本,使得天天果园顺利杀入办公楼市场。“O2O的订单两小时之内送达,客单价为20~30元,日均为3~5万单,办公室的用户就像叫快餐一样叫水果。”陈嘉杰指出,在日均5~10万单中,O2O的订单占比快速提升。
据天天果园的官网显示,在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江苏省和浙江省,过去消费者需要买够200元左右才能享受包邮,现在只要满100即可包邮。对此,生鲜资深从业者分析,水果电商适合做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必须具备店(自提点)+仓+线上平台三大条件才行得通,这三大条件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天天果园能做多大规模。
在供应链上下笨功夫
实际上,王伟心里还有最终要的第四个条件:自己掌控供应链。
“市面上生鲜电商这么多,最终大家比拼的是什么?如果自己不能控制货源,量做得再大,最后命脉还是握在别人手里。”陈嘉杰告诉亿邦动力网,水果除了褚橙之外在国内向来无品牌,多数水果以地名来命名,品质也层次不齐无保障,仅做渠道品牌肯定玩不大。
图:尼尔森的生鲜报告
正是因为如此,天天果园从第一天起就在供应链上下功夫,王伟认为这是保证商品品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水果电商最难的环节所在。“我们在全球17个地方有直供体系,从原产地挑好商品之后冷链仓储,然后是分拣生产发到用户手里。”
除了在全球选货之外,今年十月份天天果园还在云南建成一家水果包装厂,厂内引进了新西兰Compac InVision水果分选设备,通过光谱测甜仪对云南冰糖橙进行分拣定级,可以给每颗橙子都贴上明确的甜度值标签。此套设备在国内是首创,为此投入数千万元。
自此,天天果园推出了自有品牌甜橙“橙先生”。“自己买地种植周期太长,成本也高,并且也不是我们的所长。但是我们可以和挑选种植商合作,控制加工包装环节,把水果标准化卖给用户。”陈嘉杰说,水果先生可以做到按个儿卖,因为大小一样,甜度一致。
图:天天果园规划的服务体系
“很多人以为做供应链就是去原产地买水果,其实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包括包装、IT在内的一整套体系做支撑。六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重供应链,因为生鲜电商唯重不破。都想做轻模式,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王伟告诉亿邦动力网。
正是因为如此,王伟表示不看好生鲜电商出现热闹而无商业理性的比拼,认为有好产品、好服务、立足行业做出价值的公司才有好估值。“2015年8月份以前,大家都说自己做了多少单,有多少用户,有些人是用买一送二的方式把一个订单变成三个。投资人也跟我讲,‘你赶快去冲订单,你做到1万单,公司估值就会有1亿美金,做10万单,公司估值变成10亿美金,做到100万单公司估值就变成100亿美金。’可是,离开资本驱动型的话,公司还能靠什么做到持续发展?我每天都会问自己的是,为什么用户要来?”
因此在王伟的算盘里,天天果园暂时不会考虑盈利而以投入为主,大部分钱将花在打造供应链以及O2O的实施上。“从201 5年3月份开始,做好O2O与打造供应链一道,已经成为天天果园重中之重的事情。”
对比日本最大生鲜电商“大地宅配”不只简单地把有机农户的产品卖给用户,还深入本地农户种植、生产、流通和消费终端环节,最终得到用户信任早已实现盈利,在目前的环境下天天果园同时要规模、利润、服务以及控制货源实属不易。不过,陈嘉杰认为天天果园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云南的加工厂日产量很大未来可考虑做出口,同时天天果园还会上线更多的国内生鲜产品,我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国外先进的服务和供应链移植到国内,为国内农业做一些改变,而不仅仅是卖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