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面前的郭江,自信而温和,与刚登上慧聪舞台时那个年轻气盛的领导人已经判若两人。几年前,郭江受一位前辈企业家的启发,开始钻研茶道,以此修身养性。现在,他已经出脱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茶道高手,整场采访中就贯穿着郭江娴熟的茶艺展示。看来,和慧聪网一样,郭江的生活真的是慢下来了。
笔者手上有这样一份数据,称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已经20年的慧聪网在创立时间上排名仅次于老牌劲旅金山,同时代的8848、瀛海威早已淡出历史舞台,如今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也是在慧聪成立7年后才诞生的。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家企业活到现在,还活得不错呢?对其他中国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有什么样的启示?
郭江一笑:“企业发展过程中,危险其实永远多于机会,说危机四伏一点也没有错。以我在慧聪16年的工作经验来判断,作为创业者,永远不要把发展当成第一目标,生存才是第一目标,活下来才会有发展的机会。”
在郭江看来,计算机、互联网,第一次提供了子孙超越先辈的机会,知识可以变成经济让社会不再论资排辈,也激起了年轻人无比的创业热情。“这种创业热情如果不能在现实的商业规则面前冷静下来,踏实下来,对年轻人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把活下来定为创业目标,在我来看一点也不低调,反而是一个极难的目标。”
郭江说这番话绝对是有感而发,实际上,他也是在慧聪网最艰难的时候接替郭凡生走马上任的,时间是2006年,任集团运营总裁,到2008年正式出任CEO。当时,慧聪还是一个以报纸包版,以《慧聪商情》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公司,会员和广告是其主要收入。而二十一世纪初年已经是互联网的天下,阿里巴巴带来的革命正如火如荼,慧聪又怎么能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呢?其结果,财务业绩飞流直下,每月几乎1000万元的大幅亏损。慧聪的股票也坠落成“仙股”,最低低至0.3元。
这是慧聪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企业到了生死临界点。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谁能想到一个老企业,一家上市公司,居然会有如此灰暗的时刻。怎么办?大家都可以有退路,我不能,我是慧聪的第二代创业者,我退无可退。”郭江说。
显然,转型,跟上互联网的脚步是唯一的出路。郭江说:“我们不能被边缘化,我必须把慧聪网带进互联网。”在郭凡生的支持下,郭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2006年将慧聪分成工业品和消费品两个公司,消费品公司从零起步,直接步入互联网。他又出售了中国搜索,剥离电视广告代理业务,放弃了以外贸B2B为主的madeinchina公司,又以MBO的方式让慧聪研究院独立,最终把慧聪变成一个纯粹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慧聪消费品公司创立的时候,承受了很多压力,花了很多钱,股价跌了很多,但我心里反而踏实安定了,不这样做,慧聪的发展之路就被堵死了。”郭江信心十足,“从现在开始,慧聪进入了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周期,再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经过几年埋头苦干,慧聪终于在2011年摆脱亏损,全年盈利达到4136.6万元,同比增幅近4倍。2012年前三季度销售总收入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24.8%,权益持有人盈利3829万,同比增长144.5%。
收入结构中,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占比也大幅提高,从2005年约20%,逐年提高到2012年上半年的约75%,而传统商情、展会收入则相应地从75%下降到约20%。互联网收入的大幅增加与传统业务收入的大幅减少,表明慧聪的互联网属性越来越浓厚,这一数据也成为“慧聪”蜕变为“慧聪网”的数字座标,它表明慧聪向互联网的转型终于取得了重大收获。
“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与时俱进,不要被时代所抛弃,在我,在慧聪,是最深刻的体会之一。我们可以落后,但绝不能被时代拉下,一定要奋起直追。”郭江说,“所以,虽然是20年的老企业,但我依然把我们的企业定位成年轻的企业,我们是第二代创业者,我们是年轻人,我们要一个年轻的慧聪,一个激情的慧聪,敢闯敢做的慧聪。我们不怕失败,没关系,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郭江认为,慧聪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B2B还没有真正进入交易,比如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支持,等等。最关健还在运营模型上。“B2B是一个平台,需要靠销售去卖给客户。这与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型还有一定的区别。互联网模型靠产品打动客户,客户主动选择与使用,然后悄声赚钱。”郭江说。“我希望慧聪的未来就是这样。网络也一定要跟上时代,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离开慧聪的时候,夕阳已是西下,而慧聪园里却依然人流如织。员工们以团队为单位,正在做各类激励游戏,笑声、掌声、呼喊声此起彼伏,让人由然而升一种团结、向上的气氛。
二十年的慧聪网,用它平平实实的每一天告诉我们:跟上时代,做慢公司,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相信慧聪网能走得更远,能有它更辉煌的一天。